??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如果有人問我,2016年國內最好看的VR紀錄片是哪一部?我一定會說是《極地》。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上原住民的故事?!稑O地》的制作團隊來自微鯨VR,其拍攝采用全球頂級的VR攝像機Jaunt,20多分鐘的長度在去年的VR紀錄片里也屬少見。到底這部在去年收獲了無數獎項的作品有何精彩之處?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她的風采。
打阿嘎

本片從故事上來說其實分為兩部分,其中的第一部分是關于一名藏族青年參與打阿嘎的過程。打阿嘎是藏民特有的一種建筑方法,當建筑物的屋頂或地面被泥土碎石混合之后,打阿嘎的藏民會分為兩組,輪流站在其上,一邊唱歌,一邊有節(jié)奏的用手中的木夯(一種木質工具)不斷夯實腳下的屋頂或地面。這種建筑方法頗有一種農業(yè)時代勞動人民唱著號子干著活的感覺,在工業(yè)如此發(fā)達的今天,這種場面已經非常少見。

頭頂是清澈如水的藍天,周圍是郁郁蔥蔥的群山,耳邊傳來藏民打阿嘎的歌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此時此刻,我仿佛置身其中,一邊呼吸著高原純凈的空氣,一邊聆聽著藏民純粹的歌聲,仿佛肉體和靈魂都得到了凈化。。。而當我回過神來,看到那些勞作的青年,我又感到一種時代的沖突感,雖然他們唱的是傳統的民族歌曲,但他們身上穿的卻是鮮艷的外套和牛仔褲,這種感覺就像是一部融合了時空穿越題材的舞臺劇。
佛學院

本片的第二部分是關于兩名年輕僧侶的故事,其中一名已經進入寺廟做了喇嘛,另一名目前正在佛學院進修。寺廟的生活是寧靜的,周遭除了誦經就只有鳥鳴的聲音,青年坐于其中一邊冥想著宇宙的真諦,一邊又對另一名在佛學院進修的朋友充滿了羨慕之情。

相對于寺廟,佛學院的生活似乎要熱鬧一些。這里除了師生之間的日常交流,辯經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環(huán)節(jié)。一群學生坐于四周,中間的示范者鏗鏘有力的朗誦出經文,身體也隨著誦經的節(jié)奏打出一次次有力的節(jié)拍。雖然我聽不懂他到底在說些什么,但現場的氣氛依然讓我非常震撼……本片的最后,兩名年輕人坐在佛學院外的山坡之上,一邊交流著佛學院的生活,一邊憧憬著各自的未來。
觀感
之前我就一直認為,VR或者全景視頻是非常適合紀錄片題材的,換句話來說,紀錄片天然就適合全景拍攝。在觀看本片的20分鐘里,我感覺自己處于一種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原因無他,本片的內容及其帶來的沉浸感很強,讓我一直會關注故事本身。

紀錄片拍攝的是真實的生活,而傳統拍攝方式往往會帶來諸多限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拍攝人員扛著一臺攝像機進行拍攝時,被拍攝人員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這種問題對于全景拍攝來說則不是問題,現場拍攝時所有拍攝人員都會離場,只留下一臺攝像機,此時被拍攝人員完全能夠像平時一樣,呈現出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VR或全景帶來的不僅是更加廣闊的視角,更會呈現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

關于本片的選題,青藏高原可以描述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拍攝團隊選擇了兩個比較有特色的主題——打阿嘎和佛學院,這些都是西藏非常獨特的元素。在我觀看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片段,我差不多都會環(huán)顧四周,生怕錯過了其中一些細節(jié)。本片中有寧靜,有喧鬧,動靜結合,而集體打阿嘎和辯經的部分在我看來是本片的兩個高潮。如此的設計讓我全程觀感都很好,20分鐘仿佛一蹴而就,就在意猶未盡時本片已進入了尾聲。
最后我想說的是,相對于故事片,紀錄片帶給我們更多的或許是一種覺知。她讓我們認識到世界很大,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之外,還有更多精彩的人和事。而VR作為一種手段,能夠讓我們更加真實和沉浸的去感受這些不同,讓我們的體驗更加充盈飽滿,或許這就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