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周GTC大會上,英偉達圖形研究副總裁演示了一個全新的顯示屏原型機,高刷新率,基本消除時延。
談到虛擬現(xiàn)實時延,會涉及到顯示屏管輸入管道的每一部分。你可能會常聽到‘光子運動時延’,形容移動瞬間與顯示屏回應(yīng)移動的時間差。造成這個時間差的原因有幾點,包括輸入檢測、渲染和顯示屏需要時間照亮像素。
對于桌面級虛擬現(xiàn)實,頭顯顯示屏運行速度為90hz,也就意味著每秒鐘可顯示90張圖像。想要舒適的體驗,90HZ顯然還不夠。英偉達研究副總裁David Luebke表示刷新率越高,越有利于減少時延,完善體驗。
在本周GTC2016大會上,Luebke 演示的實驗顯示屏,刷新率是目前所有消費者頭顯的近120倍。如果刷新率達到17000Hz,顯示屏就像是在軌道系統(tǒng)上運行,可以快速來回。即使劇烈搖晃,顯示屏上的圖像會鎖定在相應(yīng)的位置上。放大時,屏幕上的圖像仍保持清晰。
90Hz顯示屏顯示一張圖片大概需要11毫秒,而17000Hz只需要0.58毫秒。
Luebke.說:“如果可應(yīng)用到虛擬顯示屏中,超低時延有助保持圖像,使顯示屏不會再造成時延。所以這是一款有效的零時延顯示屏。”
其中有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包括所以虛擬現(xiàn)實顯示屏),屏幕上的物體看起來是固定在一點的,然而事實上,圖像是在顯示屏前后來回移動的,照亮了屏幕上不同的像素。而用戶產(chǎn)生這種感覺足以證明移動速度之快,這一點很反常。
當(dāng)然,這種程度的追蹤,造成的時延非常低。因此要說說第二個原因了。Luebke告知我,輪子可瞬時將目標(biāo)送到系統(tǒng)中。除非能達到如此精確率和低時延輸入,否則就算顯示屏速度夠快,也無法顯示穩(wěn)定的圖像。這話表明整個光子運動管道都需要實現(xiàn)低時延。
通常來說,顯示屏輸入時延低于20毫秒,會比較有利。Luebke 表明在朝10毫秒時延發(fā)展,即使時延少了1毫秒,體驗都會往另一個層次發(fā)展。
直到我們朝零時延發(fā)展,達到演示的超高刷新率,低持久性技巧將應(yīng)用到現(xiàn)代頭顯中,大有益處,如降低模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