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研發(fā)移動VR頭部定位追蹤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最近有不少團隊展示或即將展示用于移動 VR 空間定位的技術(shù)。莫斯科的 Interactive Lab 展示了基于Gear vr 的 “虛擬現(xiàn)實行走” 計劃,國內(nèi)的進化動力也展示了類似用途的 slam demo,大朋 VR 計劃在下周的發(fā)布會上展示移動 VR 空間定位系統(tǒng),uSens 凌感科技也表示掌握了 Inside-out Tracking 相關(guān)技術(shù)。

目前以 GearVR 為代表的移動 VR 頭顯,與三大 PC VR 頭顯相比,一個突出的不足就是不能追蹤頭部的空間運動。Gear vr 只能檢測到各方向轉(zhuǎn)頭的 3 自由度,而頭部在空間中前進、后退等移動則不能檢測,也就是說 Gear vr 顯示不隨在房間行走變化。而 PC VR 頭顯如 HTC Vive,可以追蹤到轉(zhuǎn)頭和平移的 6 自由度,這樣人就可以在虛擬空間中走動,沉浸感會強不少。

要為移動 VR 增加頭部追蹤,有兩種選擇,一種是 Outside-in Tracking,即使用外置的追蹤設(shè)備,如攝像頭或 Lighthouse,并給頭顯加標記,對頭盔進行追蹤,另一種,則是 Inside-out Tracking,即讓 VR 頭顯自己去檢測環(huán)境變化,反向可以計算出 VR 頭顯自身的運動。

對移動 VR 來說,如果使用第一種方式就喪失了移動和便攜的優(yōu)勢,因此很多團隊主要考慮的就是第二種方式,利用手機攝像頭拍攝圖像,并基于圖像識別技術(shù)進行位置的追蹤。如果能夠?qū)崿F(xiàn)穩(wěn)定追蹤,還可以實現(xiàn) PC 頭顯達不到的無限空間追蹤。除了手機攝像頭,微軟 Hololens 和 Google 的 Project Tango 都使用深度攝像頭實現(xiàn)相關(guān)功能,Google 也在力推深度攝像頭作為未來手機的標配。

基于光學的定位方案很容易受到物理表面反射、紋理、強光等影響,圖像算法的功耗也是個不小的問題,要實現(xiàn)商業(yè)落地還有難度。Oculus CTO 約翰卡馬克最近也提到,Oculus 研發(fā)的 Inside-out Tracking 使用的是特定的攝像頭而非手機攝像頭,跳到空中時也還有問題,手機攝像頭在有 marker 的情況下還行,自由無限追蹤非常難。

要實現(xiàn)非常穩(wěn)定的追蹤,或許還需要多傳感器融合。移動 VR 定位的應用情境和無人機避障的應用情境有些類似,都需要主動去探測環(huán)境并對自身做定位。無人機大多會基于圖像處理做避障,但也都會加入超聲、紅外、微波等多種傳感器進行綜合分析。對于移動 VR 而言,單獨用攝像頭做定位很難,手機或一體機體積很小,引入其它傳感器也比較困難。

從各家公司展示的技術(shù) demo 到實際消費者版產(chǎn)品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的路要走,不過后續(xù)三星的新一版 Gear VR 會加入該功能。如果 Gear VR 確實能夠在不顯著增加價格情況下加入頭部定位追蹤,再配合三星的手柄,Gear VR 也就可以變身一套輕量版 HTC Vive,價格更低,又可以在房間行走,對 VR 的普及無疑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