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人妻,中国女人内谢69xxxx视频,性爽19p http://pinmang.cn 93913成立于2015年9月13日,是目前國內最早且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元宇宙&AI產(chǎn)業(yè)服務商,通過93913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以及元宇宙&AI領域相關廠商提供整體品牌傳播、發(fā)布會、開發(fā)者大賽、連接商業(yè)項目以及FA投融資顧問等服務。 Thu, 12 Sep 2024 18:31:2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VR獨立游戲制作入門:五招幫你避開常見的坑 http://pinmang.cn/43959.html http://pinmang.cn/43959.html#respond Mon, 23 Nov 2020 16:59:03 +0000 http://pinmang.cn/news/202011/43835.html 最近上架Quest商店的《Cubism》是一款空間益智解謎游戲,其畫面采用極簡的風格搭配明亮的顏色,看上去十分清新,從玩法上來說這是一款類俄羅斯方塊玩法的游戲,只不過玩家的目標是拼出特定的立體幾何形狀。簡單的玩法、出色的畫面讓《Cubism》受到了許多玩家的好評,5星評價率達到了95%。 《Cubism》這款游戲由獨立開發(fā)者Thomas Van Bouwei設計與開發(fā)。外媒RoadtoVR專門聯(lián)系了Thomas Van Bouwei,和他聊了聊關于這款游戲開發(fā)的經(jīng)驗心得。 Thomas Van Bouwei目前居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最初從事建筑相關的工作,目前在VR初創(chuàng)企業(yè)Resolve擔任首席產(chǎn)品工程師,負責開發(fā)面向建筑師與設計師的軟件。VR獨立游戲《Cubism》是他在業(yè)余時間完成設計與開發(fā)的。 以下是Thomas Van Bouwei的心得分享: 我在9月份發(fā)布了《Cubism》,這是一款小巧的VR益智游戲,玩家需要將不同顏色的積木組裝成復雜的幾何形狀。這是也我作為游戲開發(fā)人員發(fā)布的首款商業(yè)游戲。 《Cubism》由我在業(yè)余時間開發(fā)完成,而我的主業(yè)是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VR初創(chuàng)公司Resolve的首席產(chǎn)品工程師。直到這款游戲發(fā)行前的幾個月,我才開始將閑暇時間全力投入游戲的開發(fā)中。 作為一名非全職的游戲開發(fā)者,我認為游戲的設計應當圍繞自身的特長展開,同時不宜給游戲設立過于宏大的目標,如此可能更加容易產(chǎn)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同時獲得商業(yè)上的回報。 對于想要嘗試開發(fā)一款VR游戲的開發(fā)者來說,如何步入VR游戲開發(fā)的正軌呢? 1.盡快進行原型制作和游戲測試 開始開發(fā)任何新游戲時,你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這很有趣嗎?這可以吸引玩家嗎?”而想要得出答案,最好的辦法是將游戲最基礎的玩法(可能很簡單,但必須完整)制作出原型,讓一些陌生人進行試玩并觀察評估他們的反應。 我在2018年的一個周末為《Cubism》開發(fā)了第一個功能性原型。這個原型很簡陋,但玩法是完整的,足夠讓我與朋友和同事一同來測試游戲概念。同時我也在網(wǎng)絡上和一些陌生人分享了游戲的玩法,觀察這樣的游戲能否引起他們的興趣。 2.制定合理的開發(fā)邊界 為游戲制定合理的開發(fā)邊界是確保游戲開發(fā)計劃能夠正常完成的最佳方式。邊界主要取決于你自身的限制,例如預算、技能、時間等等。 對于《Cubism》來說,我知道自己能夠投入的時間有限,因此想要獨自完成開發(fā),保持開發(fā)計劃日程的靈活性。同時我清楚的知道3D建模、圖形編程和音頻設計并不是我的強項,所以為《Cubism》選擇了極簡的美術和簡單的玩法,這同時也影響了后續(xù)更多的設計決策。 例如,極簡的環(huán)境消除了對詳細環(huán)境建?;驈碗s照明的需求,這能幫助我將開發(fā)的重點放到玩家面對的謎題上。同時因為采用了極簡的環(huán)境,也無需在游戲中加入重力,因為積木最多也只會掉在地板上,讓它們漂浮在空中還能夠使解謎變得容易些。因為游戲沒有加入重力,我也能夠在謎題中設計更復雜的形狀,在有重力的情況下這些謎題可能是無解的。 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對開發(fā)邊界進行調整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經(jīng)超出過原定的邊界,因為我打算在游戲的初始版本中支持手勢識別。 當Quest首次加入了手勢識別功能后,我迅速開發(fā)了一版支持該試驗特性的原型demo,并且將其發(fā)布到了SideQuest上。我認為手勢識別可能會讓游戲的交互更加直觀,但現(xiàn)實情況是,當時Quest的手勢識別仍然有局限性,玩家的體驗質量會因為他們的照明條件和對手勢識別功能的期望產(chǎn)生差異,而我制作的demo無法很好的處理解決Quest的限制并做出優(yōu)化。 這時我意識到,正確實現(xiàn)手勢識別功能需要遠超最初預期的工作量,很可能導致游戲發(fā)布的推遲。因此我決定將手勢識別從游戲首發(fā)的功能列表中刪除,將其作為未來的更新規(guī)劃。 因為在SideQuest發(fā)布demo時我曾為用戶設立了游戲完整版支持手勢識別功能的預期,因此砍掉它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選擇,因此我才能夠擁有足夠的開發(fā)時間確保該功能上線時能給玩家?guī)砹己玫捏w驗。 3.制作開發(fā)工具來節(jié)省時間 當你意識到你游戲中的某一部分開發(fā)工作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迭代才能達到最終呈現(xiàn)給玩家的水準時,嘗試購買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工具來讓迭代過程更加效率是非常值得的。 對于《Cubism》來說,在開發(fā)早期時,我就意識到自己需要對于謎題的設計進行非常多的迭代,因此我制作的工具之一就是一個簡單的謎題編輯器。盡管距離作為供玩家使用的自定義關卡編輯器發(fā)布還有很大的距離,但它作為開發(fā)者工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迭代和尋找有趣謎題的效率。 另一處可能需要大量迭代的地方是游戲的音頻設計。在《Cubism》中,每一個解謎用的積木都與一個音符相關聯(lián),這意味著每個拼圖完成時,這些積木都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和弦。當玩家完成一系列的關卡后,這些和弦將會構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在菜單中按下播放按鈕時,游戲就會播放玩家所有已完成關卡組成的旋律。 在Unity 3D中,我制作了一個簡單的編輯工具,讓我能夠輕松的改變每個謎題所附帶的音符,同時還能夠將這些音符儲存在獨立的文件中。如此一來我就可以為游戲同時測試多首歌曲,也讓游戲不斷迭代過程中保持音符和謎題的關聯(lián)變得更加容易。 4.不要一開始就在游戲玩家群體中測試你的游戲 如果你想讓你的游戲對于VR新手更友好,應當更加留心開發(fā)過程中在非游戲玩家群體中進行的游戲測試。 《Cubism》是一款休閑游戲,我的設計目標之一就是讓新接觸VR的玩家能夠很快的上手。然而,游戲開始開發(fā)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后,我意識到對于新手玩家來說,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游戲的控制方式和新手入門教程。 最初《Cubism》的設計是控制器上幾乎每個按鍵都有對應的功能,而新手教程會帶你依次了解這些按鍵,對于不習慣握持控制器的人來說,這樣的過程容易令人迷惑。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這是因為我主要與其他開發(fā)者、游戲玩家和VR發(fā)燒友一起測試游戲。而這些人往往會輕松的通過控制器的入門。只有在更加面向家庭的游戲活動中,我才有機會與更多不怎么玩游戲的人一起測試《Cubism》,也正是這時我才意識到過于復雜的控制器使用方式對于某些人來說是進入VR的一個障礙。 因此后續(xù)我集中精力簡化了游戲的控制方式,使整個游戲只需要按扳機鍵就可以正常進行。這在設計上也產(chǎn)生了一些改動:菜單從錨定玩家的手變成了錨定在拼圖下方;移動整個拼圖過去有一個額外的抓取按鈕,現(xiàn)在則是通過抓住拼圖的邊框來實現(xiàn)。 這些改動大幅度降低了游戲的門檻,也讓游戲更容易上手(pick-and-play)。許多玩家過去對于原始的新手教程會感到困惑,現(xiàn)在也能夠輕易通過,并在10-20秒內解決他們的第一個謎題。 5.即使一人開發(fā)也要保持和他人的交流 即使我一個人就制作完成了《Cubism》,但如果沒有VR社區(qū)內各種朋友和組織的支持,我將永遠無法完成游戲的開發(fā)。他們讓我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充滿動力,并在遇到困難時給了我寶貴的建議。 自從我開始從事《Cubism》的開發(fā)工作,在我居住的大多數(shù)城市中我都能找到Unity開發(fā)人員、獨立游戲開發(fā)者或者VR愛好者團體。盡管天天去參加這些線下聚會可能比較困難,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其實在Slack或Discord這些在線社區(qū)中也非?;钴S,完全可以通過線上進行交流。 此外如果你打算為Oculus平臺開發(fā)游戲,我強烈建議你加入Oculus Start計劃,除了Oculus能夠為Start開發(fā)人員提供支持外,他們還在Discord上擁有一個真正活躍的支持社區(qū),你能從中得到非常多的幫助。 后記 是否獨自/兼職進行游戲開發(fā)最終還是取決于你自身的情況和你制作游戲的性質。我也感受到了兼職進行游戲開發(fā)的弊端:開發(fā)周期更長,在完成游戲開發(fā)和發(fā)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知識的盲區(qū),也可能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伙伴來幫助解決設計問題或者幫助做出決策。 但是對于《Cubism》來說,獨自開發(fā)意味著:我不必在想做的游戲和喜歡的工作間做取舍;開發(fā)過程會逼迫我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同時積極向更廣大的游戲開發(fā)社區(qū)尋求意見、建議和動力。
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他人協(xié)作或者尋求開發(fā)資金其實更有意義。但如果你計劃獨立啟動你的第一款VR游戲開發(fā),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有所幫助。【93913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
http://pinmang.cn/43959.html/feed 0
Magic Leap發(fā)布入門指南旨在幫助內容開發(fā)者 http://pinmang.cn/18224.html http://pinmang.cn/18224.html#respond Tue, 03 Jul 2018 00:03:45 +0000 http://pinmang.cn/2018/07/03/magic-leap%e5%8f%91%e5%b8%83%e5%85%a5%e9%97%a8%e6%8c%87%e5%8d%97%e6%97%a8%e5%9c%a8%e5%b8%ae%e5%8a%a9%e5%86%85%e5%ae%b9%e5%bc%80%e5%8f%91%e8%80%85/
Magic Leap在為即將推出的增強現(xiàn)實(AR)頭顯Magic Leap One的發(fā)布做準備,該公司通過其Creator Portal幫助開發(fā)人員使用該平臺?,F(xiàn)在,Magic Leap發(fā)布了入門指南,以鼓勵更多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包括那些缺少編碼經(jīng)驗的人,能夠輕松地在平臺開發(fā)內容。
Magic Leap One旨在讓開發(fā)人員運用他們已熟悉的技術和工具,并使新頭顯的開發(fā)變得輕松。根據(jù)Magic Leap的說法,任何擁有Unity或Unreal等引擎的家庭成員或者擁有使用本地C ++ API的C ++開發(fā)者都可以很快入門。
對于那些沒有太多編碼開發(fā)VR經(jīng)驗的人,也不用擔心,Magic Leap已經(jīng)考慮到了這一點。Magic Leap為Unity或Unreal等引擎免費提供在線課程,然后再探索Magic Leap One 門戶網(wǎng)站,以了解如何將這些技能轉移到其他網(wǎng)站。實際上,Magic Leap門戶的設計考慮到了這一點,并且被認為是內容創(chuàng)建者可訪問的信息豐富的資源平臺。
Magic Leapl為確保內容創(chuàng)作者可以創(chuàng)建體驗所采取的更大步驟之一是通過構建工具來實現(xiàn)此目的。Magic Leap允許開發(fā)者無需部署到硬件構建和測試代碼,在Unity和Unreal中,開發(fā)人員將能夠在Play或VR預覽模式下對場景進行更改并立即查看結果。
Magic Leap One定于今年晚些時候發(fā)布,并會帶來一個新的,功能強大的AR解決方案。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
http://pinmang.cn/18224.html/feed 0
Oculus發(fā)布開發(fā)人員快速入門指南 http://pinmang.cn/17420.html http://pinmang.cn/17420.html#respond Mon, 23 Apr 2018 00:03:35 +0000 http://pinmang.cn/2018/04/23/oculus%e5%8f%91%e5%b8%83%e5%bc%80%e5%8f%91%e4%ba%ba%e5%91%98%e5%bf%ab%e9%80%9f%e5%85%a5%e9%97%a8%e6%8c%87%e5%8d%97/
Oculus 近日在開發(fā)人員博客上透露稱Oculus Go與Gear VR二進制兼容,并且大多數(shù)應用程序可以在Oculus Go上啟動而不做任何修改。不過,Oculus也針對兩者的不同提出了開發(fā)建議。
Google Play服務:與運行Gear VR的三星Galaxy設備不同,Oculus Go未安裝Google Play服務。在Oculus Go上運行時,您不能依賴Google Play服務(例如Google Firebase,Google Cloud Messaging等)或依賴Google Play服務的第三方庫(例如OneSignal)。
2D曲面: Oculus Go沒有2D手機顯示,因此一些應用程序行為(例如推送通知或通過單獨的Android應用程序進行驗證)在Oculus Go上沒有意義。
相機: Oculus Go沒有相機,無法運行依賴相機訪問的應用程序。
HMD觸控板: Oculus Go在HMD上沒有觸控板。在Oculus Go上運行時,您的應用不應該使用HMD觸控板。
不同的控制器: Oculus Go控制器和Gear VR控制器共享相同的輸入:都是具有可點擊觸控板和食指觸發(fā)器的3DOF控制器。雖然這兩個設備提供了相同的輸入,但每個設備的物理設計都是不同的。如果您的應用程序顯示可見控制器,則應根據(jù)您是在Gear VR還是Oculus Go上運行來更改顯示的模型。或者,可以接受與Oculus Go控制器和Gear VR控制器不同的程式化控制器模型。
需要最新的SDK:一些非常古老的Gear VR應用程序仍然運行在Mobile SDK的1.0之前的版本中。Oculus Go不支持這些應用程序。
此外,Oculus簡單地闡述了開發(fā)人員應考慮的一些新功能,如固定顯影渲染,動態(tài)節(jié)流和頭顯的可選72Hz模式。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
http://pinmang.cn/17420.html/feed 0
VR-Ready顯卡回顧與展望:VR將成為入門顯卡的標配 http://pinmang.cn/16005.html http://pinmang.cn/16005.html#respond Mon, 01 Jan 2018 00:02:04 +0000 http://pinmang.cn/2018/01/01/vr-ready%e6%98%be%e5%8d%a1%e5%9b%9e%e9%a1%be%e4%b8%8e%e5%b1%95%e6%9c%9b%ef%bc%9avr%e5%b0%86%e6%88%90%e4%b8%ba%e5%85%a5%e9%97%a8%e6%98%be%e5%8d%a1%e7%9a%84%e6%a0%87%e9%85%8d/
隨著2017年VR游戲和頭顯的普及,VR Ready顯卡市場需求量驟升,極大地刺激了上游芯片廠商的研發(fā)以及下游廠商的鋪貨?;仡欉^去的一年,Nvidia不僅優(yōu)化了原先的開普勒架構,還一次次刷新單卡計算排行榜;AMD雖然依舊屈居第二,不過還是推出了RX 580和RX 570救場。乘此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中VR Ready顯卡的發(fā)展,同時展望下一代的VR顯卡。
GTX 1060、GTX 1070和GTX 1080是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Nvidia在消費級市場上推出的VR-Ready級顯卡。GTX 1060定位VR入門級,GTX 1070定位進階VR級,而GTX 1080則定位高端VR體驗。雖然從字面上看GTX 1060定位VR入門級,不過在性能上已經(jīng)超過前代GTX 970,性能直逼GTX 980。
GTX1060全新的GP-106核心擁有兩組GPC,每組有5個SMs(2×64個),共1280個CUDA處理器,剛好是GTX1080的一半。單精度浮點運算是4.4TFlops,相比GTX960的2.3T已經(jīng)提升了近一倍,因此理論上性能應該可以翻倍。6個內存控制器,6×32-bit的顯存位寬共組成192-bit位寬,帕斯卡時代的6系卡回歸192bit也是相當喜聞樂見的。
GTX1060顯存升級到6GB,已經(jīng)比GTX980的4G都更高,對于VR應用來說,大顯存相當有必要。流處理器數(shù)方面,GTX1070比GTX1080少了640個,1/4也就是一組的量,而GTX1060也是比GTX1070少了640個,剩1280了,但也比同定位的GTX960要多;顯存位寬終于回歸到192bit,位寬縮得太多一直是GTX960被噴的點。GTX1060基礎頻率也很高,1.5GHz比GTX960足足高了50%,加速頻率也達到了1.7GHz。GTX1060紋理單元和ROPs比GTX1070略為縮減,但減的都不是太多,這樣換來的是更低的功耗,僅120W,6PIN供電完全夠用!
面對英偉達的強勢入侵,AMD卻遲遲沒有做出回應,尤其是高端缺乏對應產(chǎn)品,只有Polaris北極星系列在中低端打拼。直到2017年7月30日,AMD才發(fā)布了三款Radeon Vega架構顯卡。
三款產(chǎn)品分別為RX Vega 64水冷版、RX Vega 64、RX Vega 56,蘇媽的Vega系列將對飆老黃的GTX 1080/1070,其中Vega 56表現(xiàn)尤其搶眼,各方面表現(xiàn)力壓GTX 1070,給后者造成了很大壓力。
Radeon RX VEGA 64采用14nm FinFET “VEGA 10”核心,集成了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為486平方毫米。相比28nm工藝的上代大核心Fiji,VEGA 10的核心晶體管規(guī)模多了整整40%,面積卻縮小了18%。
基于全新VEGA架構的VEGA 10 XTX芯片共有4096個流處理器,運算單元數(shù)量為64個,TMUs總數(shù)量為256個,ROPs數(shù)量為64個,兩個帶寬為1024-bit的雙通道顯存控制器組成了總量為2048-bit的顯存控制單元,大小為8GB。
Radeon RX VEGA 56同樣采用14nm FinFET “VEGA 10”核心,基于全新VEGA架構的Vega 10 XT芯片共有3584個流處理器,運算單元數(shù)量為56個,TMUs總數(shù)量為144個,ROPs數(shù)量為32個,兩個帶寬為1024-bit的雙通道顯存控制器組成了總量為2048-bit的顯存控制單元,大小為8GB。
Radeon RX VEGA 64水冷版的默認核心頻率達到了1406MHz,Boost頻率高達1677MHz,有效頻率更是可以達到1750MHz,這個頻率是AMD顯卡史上的最高頻率。RX VEGA 64顯存帶寬為484 GB/s,默認Pixel Fillrate能力達到了98.9Gpiexls/S,默認Texture Fillrate能力為395.8Gtexels/S;RX Vega 56顯存帶寬為410 GB/s,默認Pixel Fillrate能力達到了94Gpiexls/S,默認Texture Fillrate能力為330Gtexels/S。
憑借高頻和龐大的運算規(guī)模,RX VEGA 64最高擁有13.7 TFLOPS的超高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照比上代R9 Fury X提升了59.3%,提升幅度相當驚人,是目前單芯顯卡中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最強的。
Vega顯卡雖然規(guī)格夠高,讓A飯期待了一年多,但實際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現(xiàn)在就連基本的供貨都保證不了,HBM2依然是個痛。在這樣的情況下,Nvidia于秋季推出了GTX 1070 Ti。早前說它是用來對付AMD的RX Vega 56顯卡的,但NVIDIA并沒有什么必要出新品來對付Vega 56,市面上各種非公版GTX 1070顯卡就足夠了。
GTX 1070 Ti顯卡的規(guī)格明顯比GTX 1070顯卡高,實際上它更接近于GTX 1080,這三款顯卡都是基于16nm Pascal架構的GP104核心的,GTX 1080是完整版2560個CUDA核心,20組SM單元,GTX 1070 Ti是2432個CUDA核心,只砍了1組SM單元,CUDA數(shù)量明顯比1920個CUDA核心的GTX 1070高,所以這一次的閹割程度非常小。由于GTX 1070 Ti在性能上非常接近GTX 1080,為了保證自家產(chǎn)品線,官方限制了GTX 1070 Ti的超頻,市面上出售的GTX 1070 Ti均為公版。
在頂級顯卡方面依舊更迭不息,從Titan X到Titan Xp再到Titan V,Nvidia在高端計算方面一時風頭無二。雖然它嚴格來說是個半專業(yè)卡,不會大量上市,不像GTX系列那樣適合玩游戲,但畢竟代表著NVIDIA的頂級設計水準。
Titan V基于最高規(guī)格的GV100核心,集成211億個晶體管,擁有5120個CUDA核心、640個Tensor核心、320個紋理單元,核心頻率1200-1455MHz,單精度浮點性能15TFlops,同時搭配3072-bit 12GB BHM2顯存,等效頻率1.7GHz,帶寬653GB/s,熱設計功耗250W(8+6針供電)。
TITAN V采用12nm工藝的Volta核心打造,12GB HBM2顯存,5120流處理器,Tensor Cores為640。峰值浮點性能(特指深度學習)為110TFlops,是TITAN Xp(12T)的9倍。TITAN V要比GTX 1080Ti提升至少27%,它是一款比發(fā)燒級還發(fā)燒的顯卡。不過盡管如此,TITAN V仍然不是一款適合游戲玩家的顯卡。
高端顯卡象征了廠商在業(yè)界的頂級設計水平,雖然不會在短期內應用到民用級VR顯卡領域,不過象征著今后的主流發(fā)展方向。在2018年里,Nvidia還將推出能耗比更高的GTX 2000系顯卡,讓更多輕薄筆記本擁有VR-Ready級的計算性能。對于玩家來說,今后VR-Ready或將成為每一款顯卡的標配。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
http://pinmang.cn/16005.html/feed 0
一場VR電競大賽,帶你入門VR游戲 http://pinmang.cn/8666.html http://pinmang.cn/8666.html#respond Sun, 20 Nov 2016 00:19:12 +0000 http://pinmang.cn/2016/11/20/%e4%b8%80%e5%9c%bavr%e7%94%b5%e7%ab%9e%e5%a4%a7%e8%b5%9b%ef%bc%8c%e5%b8%a6%e4%bd%a0%e5%85%a5%e9%97%a8vr%e6%b8%b8%e6%88%8f/
“NEST2016-抉擇虛擬現(xiàn)實電競大賽”現(xiàn)場
對VR好奇但不知從何入門?看一場VR電競大賽就夠了!11月19日,在NEST總決賽的舞臺,一場全新概念的VR電競賽事表演賽刷新了人們對于VR游戲的認知,參與賽事的嘉賓均為來自VR行業(yè)游戲內容的研發(fā)方或是VR硬件的制造商。賽事結束后,觀賽者不禁感嘆:“To be cool, to play the games——just VR!”
VR作為一個新興產(chǎn)業(yè),只有引起人們的興趣才能取得成功,包括實際的體驗。游戲玩家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復雜專業(yè)的技術,他們需要的是逼真的虛擬現(xiàn)實體驗。此情此景之下,抉擇科技作為國內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平臺方與華奧電競展開首次合作,共同打造的國內首個規(guī)模化VR電競大賽“NEST2016-抉擇虛擬現(xiàn)實電競大賽”。并且得到包括清華同方、AMD、順網(wǎng)、寧美國度、等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內軟硬件開發(fā)商及渠道方的鼎力支持。表演賽更是有眾位大咖助陣,親身為觀眾演繹VR 游戲的精彩之處。
12位大咖現(xiàn)場助陣
也許你難以相信戴上一副VR眼鏡,就能置身虛擬的游戲世界中。在本屆VR 電競大賽上共有42位從全國各地經(jīng)過海選賽事和預選賽事的選手,經(jīng)過全國積分賽排名從全國14個賽區(qū)脫穎而出,角逐本屆VR電競賽事的各獎項總冠軍。賽事之余,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的現(xiàn)場觀眾及明星戰(zhàn)隊隊員都上陣體驗了一把VR電競游戲的樂趣!總決賽現(xiàn)場玩家體驗到飛機模擬駕駛類游戲《壯志凌云》,多款FPS類競技游戲《黑盾》《幸存者》《VR實戰(zhàn)-沙漠小鎮(zhèn)》《輻射力量》,均屬目前國內射擊類VR對戰(zhàn)游戲的頂級之作。而由抉擇網(wǎng)絡開發(fā)制作并首次亮相VR電競總決賽舞臺的VRMOBA類游戲《啟源:王者之戰(zhàn)》,更是需要玩家結合策略與布陣的方式取得勝利。一場 VR電競賽事的舉辦,讓電競玩家親身體驗到了VR游戲帶來的臨場感。而賽事全能王總冠軍戰(zhàn)隊也得到了40萬冠軍獎金。VR電競比賽不僅是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內的又一突破,對于傳統(tǒng)娛樂也將是一場具有積極意義的革新。
大咖們比拼《啟源-王者之戰(zhàn)》的照片
《啟源王者之戰(zhàn)》游戲畫面
沒有受眾玩家自然也不會有普及度,VR 行業(yè)繼續(xù)生存與發(fā)展,需要有用戶買單,而VR游戲則是最被行業(yè)看好的用戶切入口。抉擇科技作為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內的平臺方,承辦此次賽事便是為行業(yè)搭建橋梁,引入傳統(tǒng)電競多年積蓄的粉絲力量,宣傳VR行業(yè)的軟硬件方案。開創(chuàng)新型游戲娛樂方式。讓游戲和娛樂有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激烈的比賽現(xiàn)場
此次“NEST2016-抉擇虛擬現(xiàn)實電競大賽”決賽于11月18日-11月20日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盛大舉行。以“沉浸夢想競無止境“為核心,“NEST2016-抉擇虛擬現(xiàn)實電競大賽”現(xiàn)已落下帷幕。引用現(xiàn)場主持人的一句話:VR電競大賽到此結束,但請記住VR電競的精彩!
【關于NEST2016-抉擇虛擬現(xiàn)實電競大賽】
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辦,上海華奧電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建發(fā)集團有限公司、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抉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國內首個規(guī)?;疺R電競大賽的大型綜合類電子競技賽事“
NEST2016的承辦方華奧電競攜手抉擇科技,在NEST全國頂級電競賽事中融入了VR游戲競技的元素??芍^是國內外電競游戲愛好者的一次饕餮盛宴。
]]>
http://pinmang.cn/8666.html/feed 0
網(wǎng)易云課堂開講啦!VR游戲設計入門系列免費聽! http://pinmang.cn/6129.html http://pinmang.cn/6129.html#respond Fri, 22 Jul 2016 10:39:00 +0000 http://pinmang.cn/2016/07/22/%e7%bd%91%e6%98%93%e4%ba%91%e8%af%be%e5%a0%82%e5%bc%80%e8%ae%b2%e5%95%a6%ef%bc%81vr%e6%b8%b8%e6%88%8f%e8%ae%be%e8%ae%a1%e5%85%a5%e9%97%a8%e7%b3%bb%e5%88%97%e5%85%8d%e8%b4%b9%e5%90%ac%ef%bc%81/       網(wǎng)易云課堂開講啦!VR游戲設計入門系列免費聽!為投身VR游戲設計的您或是想提高技術水平的攻城獅、程序猿營造一個優(yōu)質的學習交流平臺。這里有來自行業(yè)內資深的權威專家、富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企業(yè)家、游戲制作人等等。VR游戲如何從無到有?在設計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何設計VR游戲?來網(wǎng)易云課堂聽課,滿足您對VR游戲設計知識的渴求。
 
      網(wǎng)易云課堂網(wǎng)址:>>>點擊進入<<<

     本期直播時間:7月22日 20:00
     本期直播主題:Unity VR游戲設計概論(二)
     本期主講老師:安豐超
     本期主講內容:北京云合眾望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人、資深Unity引擎技術專家安豐超老師,帶大家通過一個簡單的實例領略Unity引擎設計VR游戲的簡捷與高效。
 
      網(wǎng)易云課堂,是網(wǎng)易公司傾力打造的在線實用技能學習平臺,主要為學習者提供海量、優(yōu)質的課程,課程結構嚴謹,用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程度,自主安排學習進度。云課堂的宗旨是,為每一位想真真正正學到些實用知識、技能的學習者,提供貼心的一站式學習服務。

]]>
http://pinmang.cn/6129.html/feed 0
VR入門體驗游戲《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登陸Steam平臺 http://pinmang.cn/4509.html http://pinmang.cn/4509.html#respond Thu, 21 Apr 2016 00:42:49 +0000 http://pinmang.cn/2016/04/21/vr%e5%85%a5%e9%97%a8%e4%bd%93%e9%aa%8c%e6%b8%b8%e6%88%8f%e3%80%8a%e7%94%bb%e5%bb%8a%ef%bc%9a%e7%ac%ac%e4%b8%80%e7%ab%a0-%e6%98%9f%e7%a7%8d%e5%8f%ac%e5%94%a4%e3%80%8b%e7%99%bb%e9%99%86steam%e5%b9%b3/

《The Gallery: Episode 1 – Call of the Starseed》(《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游戲界面

 Cloudhead Games工作室推出的VR游戲《The Gallery: Episode 1 – Call of the Starseed》(《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已經(jīng)可以在HTC Vive上進行體驗。這是《畫廊》系列游戲的入門介紹。以下是Peter Graham在vrfocus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評述了他的游戲體驗。

自2013年3月發(fā)布Kickstarter眾籌活動以來,Cloudhead Games工作室的虛擬現(xiàn)實(VR)電子游戲《The Gallery》(《畫廊》)就成為了一大亮點。繼更名為《The Gallery: Six Elements》(《畫廊:六大元素》)后,該游戲在過去三年中經(jīng)歷了諸多改變,并登陸HTC Vive成為了情景體驗。第一章《Call of the Starseed》(《星種召喚》)是對后續(xù)三部分游戲的初次嘗試,為玩家的體驗做好準備。 

像很多最早期的VR游戲和應用一樣,《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被設計為VR的入門體驗,向玩家介紹HTC Vive的房間規(guī)模設置、抓取物體的能力和“blink”移動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一種距離移動技術,在眾多VR游戲和應用中都會用到:將拇指與HTC Vive運動控制手柄進行校正,顯示終點的圖標就會出現(xiàn),并與頭部的運動同步。玩家如果松開手柄,圖標就會消失,再次接觸手柄,圖標就會亮起。

在奠定了基礎以后,《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就會使你沉浸在游戲世界中。黑暗陰郁的海灘對于VR狂熱者來說是兩年前就體驗過的精彩,但對新手來說無疑是不可思議的景象。使玩家拿起物體和在視覺上分析物體是Cloudhead Games不吝投入開發(fā)的能力。金屬罐、瓶子、煙火、椅子、爆米花和貝殼等等,使環(huán)境凌亂不堪,也沒有實際目的,但它們的出現(xiàn)使玩家可以悠閑地在其中感嘆VR世界的奇妙。這一設計是針對新玩家的,但是游戲的視覺保真度也會使富有經(jīng)驗的VR用戶愿意進行互動,不過如果場景更簡潔些就好了。

《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游戲的核心設置確實是圍繞著與物體的互動,但這其中大部分都不是玩家的目的。磁帶中錄有失蹤姐妹的故事和前進的線索,筆記本上記錄著前方的危險,火把和燈籠會照亮道路,還有很多其它解除謎團的關鍵物品。聽起來好像需要攜帶很多東西,不過玩家會配有一個背包,通過將運動控制手柄放到身后,按下按鈕并劃過肩膀進行操作。只有關鍵物品才能放入背包中,所以玩家不用擔心包里會塞滿貝殼和罐裝焗豆。

《The Gallery: Episode 1 – Call of the Starseed》(《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游戲界面

《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的開場部分非常輕松,只是對任何具有腦力或體力挑戰(zhàn)性的物體進行探索。但是大約走到一半的時候,開發(fā)者似乎覺得玩家已經(jīng)做好開始游戲的準備了,接著突然障礙物就出現(xiàn)了。很明顯玩家應該往哪里走——在游戲中有很明確的標示——但看上去無法移動的物體會擋住去路。這時就需要解開邏輯難題。周圍隱藏的線索和已經(jīng)收集到的物體會成為前進的關鍵,但玩家突然之間變成了孤身一人。自此,游戲變得有趣多了。

《畫廊:第一章-星種召喚》是對《畫廊》系列游戲簡潔明了的入門介紹,使玩家可以先行體驗有望在后續(xù)章節(jié)中進行的游戲互動。很少有人會在第一章中沉浸好幾個小時,但是不斷發(fā)展的故事線和技術細節(jié)必定會讓玩家有更多的期待。希望Cloudhead Games能夠對引人入勝的第一章進行擴展,深入發(fā)掘核心的解謎游戲設置,而不是簡單依賴于對VR奇妙世界的探索。幸運的話,游戲的第二章將會在不久以后面世。

]]>
http://pinmang.cn/450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