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本作并沒有圍繞行刑者的話題展開描述,而是一部探討人的窺探與入侵所帶來的尷尬與冒犯,也是探究窺視者、同謀者與旁觀者三者之間聯(lián)系的作品。影片以表現(xiàn)主義風格的畫面呈現(xiàn)結合交互體驗,引領觀眾進入五個相互交織的「里世界」,一同窺視幾個普通人生命中的某些關鍵時刻。
整部影片以間離、隱身與調動想象的影視創(chuàng)作手法為觀眾帶來一個充盈詩意的虛擬空間,摒棄了對沉浸、表面在場與精細度的追求。這樣一種新藝術形式,讓觀眾能夠逃離VR特效絢爛奪目的光污染,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影片高級的敘事當中,沉浸感知劇中人物心理活動,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發(fā)人深省,值得反復回味。
“看”在電影中一直都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在傳統(tǒng)敘事電影中,攝影機必須完美隱藏,絕不能出現(xiàn)在成片畫面當中;演員在影視表演中也不能直視鏡頭,否則便會面臨“穿幫”。因此,看的權力一直都只掌握在觀眾手中,而電影中的人物則只能被“看”?!讣抑械膭W邮帧箘t一反常態(tài),打破了這一規(guī)則,實現(xiàn)了“看”與“被看”的權力逆轉。當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最終都會被影片中的人物“發(fā)現(xiàn)”,在短短幾秒的“對視”當中,觀眾被迫以“窺視者”轉變?yōu)轭愃朴凇凹雍φ摺钡纳矸?,這就意味著觀眾必須去思考窺視者和加害者之間更深層次的關系。
除了VR影片中常見的模擬現(xiàn)實的體感交互之外,導演還打造了這樣一種互動方式:引入主觀視線打破無處不在的“生活劇場”的第四面墻,讓外部注視影響客體敘事,讓觀眾獲得“在場”的參與感。
整部影片可以視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對上述兩種交互進行了拆分:觀眾首先會降到一個互動區(qū),互動區(qū)的四面墻分別設置了一扇門、一個衣柜、一扇窗和一個壁爐,分別對應四個不同的空間。通過體感交互穿過上述空間便可進入四個不同的房間,在那里即可以一個窺視者的身份窺探他人的隱私生活。來自臺下的窺視被片中人突然識破,由此獲得直擊內心的情感體驗。在第一部分中,觀眾只是一個普通的旁觀者,雖然可以自由的調焦和走動,但無法“上臺”置身并參與他人的生活。

第一個房間,戰(zhàn)爭中疲于奔命的老人在一處只剩殘垣斷壁的廢墟中翻出了一臺黑膠唱片機,裝上了自己在外面搜索到的唱片。廢墟外防空警報、轟炸聲此起彼伏,廢墟內卻洋溢著和緩、靜穆、甚至有些浪漫的旋律,氣氛迥異的兩個環(huán)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人在發(fā)現(xiàn)我的窺視后沒有任何反應或神情變化,竟自顧地躺下安然睡去。

第二個房間,疲憊的父親下班回家卻沒有發(fā)現(xiàn)女兒的身影,他敲敲地板、又看向窗外,作焦急狀。當他像往常一樣趴在地板上學馬兒叫時,藏在衣柜中的女兒突然跳出,二人哈哈大笑,玩起了騎馬游戲。然而他們突然“看”到了我,膽小的女兒驚慌地趕忙又躲入衣柜,而父親則做出防御姿態(tài),卷了卷衣袖,神情嚴肅地在我面前“砰”地關上了門。

第三個房間,鬼鬼祟祟的護工邊澆花邊東張西望,最終他的眼神鎖定在了熟睡的老婦手指上的金戒指。他搬來了凳子坐在一旁,裝模做樣地幫老婦擦拭了手背,便開始強拉硬拽想要偷走金戒指。在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窺視之后,他就驚慌失措地奪門而逃了。

第四個房間,一個有女裝癖的卷發(fā)男孩,裝睡騙過前來查看的母親,取出了藏在床頭柜里的避孕套,偷雞摸狗似的在被窩里自讀。發(fā)現(xiàn)了我的窺視后也并沒有多少驚訝,而是百無聊賴地走出了房間。

第一部分的四個房間并不分先后順序,觀眾可按自己喜好隨意選擇進入,但當從第四個房間出來后,觀眾便會自動來到第二個部分,也就是第五個房間。

在第二部分中,導演又嘗試將兩種交互簡單糅合,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間。極權下,偷偷藏書的黑人孕婦,在聽到急促的砰砰敲門聲后選擇自殺,在跳下窗前的最后一眼,她意味深長地望向了我,之后便義無反顧地躍出窗外。隨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了房中間,手里多了一盒火柴,門外是愈發(fā)激烈的砸門聲。緊接著我劃著火柴幫那位黑人孕婦燒掉了禁書,隨著火勢逐漸兇猛,窗外的一陣狂風瞬間將燃燒的千百書頁吹到了空中,看著漫天火光,耳旁還響起了激烈急促的音樂聲,我內心的緊張和恐懼瞬間爆發(fā),幾乎難以分清虛境與現(xiàn)實,震驚難以言表。

整部影片的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所傳遞出的信息量卻極大,接下來我來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被片中人發(fā)現(xiàn)意味著:觀眾從一個窺視者變成了一個目擊者,這時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的窺視是一種對他人生活的冷眼旁觀還是對他人悲慘經歷的二次加害?顯然,這二者都讓我內心感到極度不安。
影片呈現(xiàn)了幾種不同角色“被看”的反應——如飽受戰(zhàn)爭摧殘的老人或許早已失去了心愛的一切,滿心麻木的他即使發(fā)現(xiàn)了他人的窺視,也視之若無物,自顧自地睡去。當生命中再沒有什么可以失去之后,小小的“被看”都算不得是冒犯了。同樣,在其他幾個房間中被發(fā)現(xiàn)窺視后,也讓我產生了“被看”之后的不同感受:把小偷嚇跑后我內心的自豪感、打擾了父女開心玩樂后我內心的尷尬和愧疚感、目睹了青年自瀆后我內心的不屑與蔑視、被在絕望中自殺的孕婦注視時我內心的同情與無助感。

導演把身處不同處境中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場景切面攤開讓觀眾窺視,當你在觀看中越來越入神甚至開始腦補劇中人的身份、經歷時,你的共情對象突然瞪大雙眼望向你,雖無言語,但那幾雙眼睛中卻寫滿了不同的情緒,或悲傷、或茫然、或驚恐、或憤怒、或絕望,甚至仿佛在對我的無禮冒犯進行斥責。我想,這可能是導演在有意反“沉浸”、反“共情”之道而行。
但當在第二部分中看著自己親手點燃的書頁漫天飛舞,窗外的明月也變得格外耀眼,我才明白,導演恰恰是利用了觀眾窺私欲被發(fā)現(xiàn)時心虛的弱點,將人性中善于共情的一面淋漓盡致地發(fā)掘了出來,從而試圖喚醒每個人的良知。正如導演在影片最后以反諷的語氣設計的一句旁白所言:“劊子手無論看到任何事都不會感到不安,他們永遠都是那么安然自得,難道不是嗎?”

總結下來,本作有很強的反戰(zhàn)元素,交互自然流暢,不光是儀式上的互動,整個內核也充滿了互動性。在這部影片中,觀眾不再是普通的觀者,而是某人生活隱私的窺視者或某一案件的同謀者——觀眾即劊子手。在被片中人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窺視的那一刻,突然爆發(fā)的尷尬與不安,那種格格不入的不兼容感甚至讓我立馬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種近乎逼真的感覺或許只有在VR體驗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這部VR影片讓我在當前鋪天蓋地的卷特效的VR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VR作品還可以有另一種表達形式,同時非常驚喜于這種高級的影視與美學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它也更讓我堅信VR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93913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