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天,我參加了一場特別的產品體驗會。它的特別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點:首先,所有受邀媒體都被安排了專車接送,第一次坐在訂好的專車里前往體驗會現(xiàn)場,這種感覺實在很特別;其次,體驗會現(xiàn)場是一個很文藝的地方,我感覺參加的不是體驗會,而是一個特別的社交派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本次體驗會展示的技術讓我感覺很特別:用看似很簡單的方式在智能手機上實現(xiàn)了高端VR設備才具有的位置追蹤功能。
這次體驗會的發(fā)起者是國內一家名為Caliber VR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其產品體驗會上公布了一款移動VR位置追蹤與交互設備工程機——Cobb。相對于昂貴的基于PC和主機的VR頭顯,這套能讓移動VR實現(xiàn)全沉浸體驗的Cobb售價僅為數(shù)百元。整場活動的內容其實非常簡單,主要包括兩部分:主題演講和現(xiàn)場體驗,這也是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主要內容。
Caliber VR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道寧進行了主題演講,他指出:“VR行業(yè)的虛火目前燒得正旺,從‘被大眾熟知’到下一個里程碑——‘向大眾普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雖然移動VR相比其他VR形態(tài),從價格、用戶基數(shù)、移動互聯(lián)屬性和操作門檻上都更有優(yōu)勢,但因輸出設備標準不統(tǒng)一和輸入設備缺失的問題,導致無法走向“大眾普及”這條路。而Google Android N開始推送,Daydream平臺蓄勢待發(fā),移動VR輸出設備標準正在逐步建立,但移動VR的輸入設備標準,則需要一套更適合移動VR的空間位置追蹤方案來制定。”
根據(jù)這一情況,張道寧提出了移動VR對于空間位置追蹤方案的8點要求:
1.同時對頭部、雙手進行位置追蹤;
2.Room-scale級別的位置追蹤范圍;
3.毫米級高定位精度;
4.高真實定位刷新率;
5.強便攜性,體積小,重量輕;
6.低功耗,持續(xù)使用半天以上;
7.高易用性,傻瓜化,十秒內即開即用;
8.低成本,符合移動VR成本結構。
張道寧同時提到:“前4條只是滿足全沉浸式VR交互體驗,而廠商需要在不破壞移動VR現(xiàn)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去做輸入設備,所以定位方案一樣要考慮便攜性、功耗、易用性、成本這4點,只有這8條全都滿足,才能叫做適用于移動VR的空間位置追蹤方案。”
根據(jù)這8條要求,張道寧發(fā)布了Caliber VR自主研發(fā)的移動VR位置追蹤與交互設備工程機——Cobb,在現(xiàn)場展示的Cobb由1個定位基站、1個頭盔定位器和1個交互手柄組成。而未來的產品版本交互手柄將變?yōu)?個,并擁有更小的體積。
同時,張道寧也公布了Cobb目前的參數(shù):
1.定位范圍為4米乘4米;
2.定位精度小于正負2毫米;
3.真實定位刷新率為60Hz;
4.定位延遲小于20毫秒。
在主題演講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張道寧進行了現(xiàn)場演示。Caliber VR團隊制作了一款俄羅斯方塊的VR版游戲,張道寧將定位基站放在前面的某個位置,然后自己在定位基站覆蓋的范圍內(也就是其前方4米乘4米的空間)進行了游戲的操作。在現(xiàn)場我們看到,通過1個獨立的定位基站,加上1個頭盔定位器和1個交互手柄,原本1部智能手機加上VR盒子的組合就變成了可以實現(xiàn)頭部和手部追蹤的VR空間位置追蹤系統(tǒng),而這樣的系統(tǒng)目前只有在HTC Vive、Oculus Rift這樣的基于PC的高端VR設備上才能夠實現(xiàn)。
在主題演講之后,現(xiàn)場安排了自由體驗,我自己體驗了這款VR版的俄羅斯方塊游戲。不得不說,這種簡單可行的VR位置追蹤系統(tǒng)讓我感到非常神奇。雖然在實際操作中我感到畫面有一些延遲,這主要是由于頭盔定位器和智能手機之間采取的藍牙連接方式本身帶來了一定的延遲,但請大家不要忘記,目前展示的只是工程樣機。如果說一個DEMO就可以實現(xiàn)基本的功能,那么我相信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優(yōu)化,未來的正式版產品一定會實現(xiàn)更流暢和完善的VR體驗。
最后說一點個人的感觸,作為一名VR媒體人,我從沒有感到VR可以做得如此簡單。當然這種簡單是相對于用戶而言的,對于開發(fā)團隊來說這套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一定是不簡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不簡單的技術變成讓用戶可以簡單使用、而且能夠買得起的產品,這不就是科技以人為本的精神嗎?我很興奮看到Caliber VR這家中國本土的公司在今天帶給我一個如此大的驚喜,也更希望他們在明天帶給世界更大的顛覆與變革。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