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5月31日,小米舉行了上半年最重要的一次發(fā)布會,一共發(fā)布了包括MIUI 10在內的7款新品,其中涉及智能手機、智能電視、VR硬件和智能配件,而我們非常期待的小米VR一體機也終于正式發(fā)布了。

關于這款新品,熟悉和關注VR行業(yè)的人都會知道,它其實是由小米和Oculus聯合打造的:處理單元采用搭載驍龍821處理器,內置多項性能優(yōu)化算法;顯示屏幕選用定制VR專用Fast-Switch 2K超清屏;光學部分采用Oculus特殊調制衍射光學系統;內容方面擁有千余款VR游戲以及國內主流的內容平臺應用。

簡單來說,小米VR一體機就是Oculus在上個月正式發(fā)布的VR一體機Oculus Go的中國區(qū)版本。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被Facebook收購的Oculus無法直接進入中國,因此這款產品就通過Oculus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小米引進到了中國市場。說實話,這次小米VR一體機的售價真心不錯:32G版本1499元,64G版本1799元,而且還送三四款游戲。相對Oculus Go在美國32G版本199美元、64G版本249美元的價格,小米做到這個水平已經接近完美了。

在觀看發(fā)布會直播的時候,我還發(fā)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當雷軍介紹小米VR一體機的時候,我感覺現場觀眾是有一點懵逼的(鴉雀無聲),而為了講清楚VR一體機的概念,雷軍特意舉了一個例子:VR一體機 = 高性能手機 + VR光學系統 + 傳感器 + 傳感手柄。在這里我必須要感謝小米和雷軍,因為除了VR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我相信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VR一體機的概念確實不太了解,這次有了雷軍的站臺(包括相關媒體的擴散),VR一體機之后的市場推廣和教育用戶都應該會順暢不少。

關于發(fā)布會的情況基本上就是這些內容。相對于整場發(fā)布會2小時的時間,小米VR一體機的發(fā)布時間只有6分鐘,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目前大眾市場對于VR產品的認知——好奇者的新玩具。不過我相信,一切的改變都頗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在不經意之間,新的生命已開始慢慢生根發(fā)芽。

下面我想聊聊發(fā)布會之后的故事。6月1日零點,小米VR開啟了第一批在線銷售,而當我在零點五分進入購物頁面的時候,我發(fā)現已經沒貨了。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小米VR一體機的首批備貨有3萬臺,這個消息我們現在無法證實,但事實是從零點開始的三分鐘內,第一批貨已經全部售罄。雖然我自己并沒有搶到,但我心里是很開心的,因為這說明消費者對于VR產品還是感興趣的。

此外,通過小米VR的官方公眾號,我看到6月1日上午10點會有22家小米之家開售小米VR一體機,于是我在今天上午來到了小米之家在北京的兩家店——凱德MALL店和當代商城店。遺憾的是,兩家店的工作人員都告訴我,目前還沒有小米VR一體機提供體驗和售賣。與此相對應的是,昨天發(fā)布的小米旗艦手機小米8的真機已經在店里開始提供體驗了。從線上到線下,目前小米VR一體機都處于缺貨的狀態(tài),用戶可以在官網及電商平臺進行預約。

說到這里,我特別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就在上個月Oculus發(fā)布Oculus Go的時候,我曾經寫文表示,我并不看好這款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當時我的原因很簡單:Oculus Go提供的許多原廠服務在中國地區(qū)無法落地,中國地區(qū)的網絡基礎設施也對Oculus Go的在線內容體驗帶來了限制。不過最近發(fā)生的兩件事讓我的認識有所改觀,第一件就是剛剛提到的小米VR一體機3分鐘售罄,另一件則是前不久愛奇藝發(fā)布的新款奇遇VR一體機的銷量遠超預期(消息來自愛奇藝智能科技的工作人員)。這兩件事合起來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大眾消費者對于大廠的VR硬件是買賬的,VR在C端市場是有希望的。
沿著這個問題,我進而得到一個結論:如果說2016年大廠做VR更多是一種“蹭熱點“,那么到了2018年,像小米這樣的硬件大廠和愛奇藝這樣的內容大廠做VR就應該是“真愛”了,而所謂真愛,指的就是想清楚這條路怎么走并且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最后,我還想說一下大廠入局的好處。一方面,大廠通過自己的資源和流量能夠更好的普及概念和教育用戶,比如這次發(fā)布會之后,億萬米粉就極有可能了解了VR一體機到底是怎么回事,這種傳播的效果實在不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可以比擬的。另一方面,大廠的產品暢銷會直接帶動國內內容團隊在ToC方向的投入,對于消費者來說,硬件只是載體(當然基礎性能也很重要),而內容才是消費者最終體驗到的結果,而有了好硬件和好內容,VR在C端的普及和爆發(fā)就不遠了。
【913VR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注明及回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