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5月17日,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推出一項黑科技,只需一部手機就能玩轉博物館,全程實現(xiàn)AR研學!
游客只需掏出手機,下載“向向”App,掃描描繪南宋官窯制瓷工藝的仿古圖,南宋官窯制瓷工藝就能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眼前。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記者現(xiàn)場體驗了拉坯、上釉、燒制三個環(huán)節(jié)。
“內外施釉,施釉又稱上釉、掛釉,就是在瓷坯表面施以釉漿……”通過手機掃描,原本靜態(tài)的仿古圖動了起來,伴隨著生動的語音講解,游客在短短幾十秒內,就能對這項制瓷工藝有深刻印象。
“光看遺址,是比較單調的。有了AR技術,博物館研學將更加生動,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傳承。”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講解員董思慧說。
根據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的官方介紹,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tǒng)的未來”。傳統(tǒng)文化搭載AR技術,很好地詮釋了這一主題。
據透露,預計在今年6月,南宋官窯博物館的龍窯遺址,還將實現(xiàn)AR實景復原,這在國內遺址類博物館中尚屬首例。
南宋官窯龍窯依山而建,頭低尾高,像一條向下俯沖的火龍,其總長40.8米,寬1.34-1.8米,分為窯頭、窯室、窯尾3段,頭尾高度落差為7.2米。
龍窯遺址作為不可移動的大型文物,不同于一般體積較小的的可移動文物(書畫等),其復原所需要的實時渲染數(shù)據量極大,用現(xiàn)有的4G網絡以及AR-SLAM技術均已無法承載。這在全國范圍內,也無前例可以借鑒。
因此,南宋官窯采用了國際領先的“5G+AR空間識別”技術,再現(xiàn)氣勢恢宏的龍窯。游客直接用手機掃描遺址現(xiàn)場,就能一秒穿越到800多年前,觀看當年的燒窯現(xiàn)場!
作為遺址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承擔著弘揚陶瓷文化,傳承制瓷技藝的使命。“以前的古窯址,專業(yè)性強、觀賞性不足,游客很難通過它想象南宋工匠到底是怎樣熱火朝天地制作瓷器的。現(xiàn)在通過AR技術,靜態(tài)的遺址動起來了,晦澀的知識變生動了,不論從觀賞體驗還是知識汲取上來講,中華文化遺產真正在人們眼前、心里‘活’了起來!”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副館長鄧禾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