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xiàn)實音樂可視化娛樂真有需求嗎?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偶爾會出現(xiàn)一個虛擬現(xiàn)實體驗讓我不知道如何面對。不是因為它很難或者特別奇怪,而是因為它提供了一些我不理解為什么會想要的東西。這種體驗就是“音樂驅動虛擬現(xiàn)實”應用GrooVR,最近才為Gear VR發(fā)布。GrooVR是一個音樂可視化工具,把你選擇的音樂和隨著節(jié)拍實時跳動的抽象虛擬環(huán)境配對。其實這是類似幾個項目中的一個,包括更知名的Harmonix Music VR,見下文。我不理解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體驗。

 

當然,我理解“完全沉浸在音樂中”的說法,理論上聽起來像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我每次玩這些東西都會有幾分鐘覺得有趣。尤其是GrooVR圍繞這個概念精心設計過。該應用讓用戶登錄Spotify和SoundCloud,而不是把音樂直接從手機的內部存儲里放出來,這是把Gear VR和計算領域剩余部分融合極受歡迎的一步。它提供了少數(shù)可供下載的視覺主題,包括網(wǎng)絡空間的線框景觀和一個發(fā)光的佛(Buddha)。它有一個直觀的界面,就算是在虛擬現(xiàn)實中輸入密碼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

但除了新奇的價值以外,GrooVR不是那種我能想象使用超過一兩次的東西。像SoundSelf之類的音頻可視化實驗旨在鼓勵冥想之類的事。音樂驅動的節(jié)奏游戲提供具體的活動。相比之下,享受GrooVR需要不間斷的純聆聽時段,不能走動、做飯、說話、閱讀,或進行任何其他活動。這不是我習慣做的事,也不是我覺得特別需要培養(yǎng)的習慣。

但是我不清楚我的感覺有多普遍。沉浸在音樂中,談論它似乎比養(yǎng)成習慣更有趣,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就覺得不那么有吸引力的事。其他人是否已經有專門的音樂聆聽時段用來休息,只是閉上眼睛播放一張專輯?如果有人提供了像GrooVR這樣的視覺輔助工具,他們是否會開始這樣做?我是否需要藥物才能理解它?說真的,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