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xiàn)實(VR)將會成功。聽起來像是一個假設性的宣言,立足現(xiàn)狀,考察歷史以及投入的資金,VR必須成功。真正的問題在于:哪個平臺將會最先成功?如何成功?VR為我們帶來無窮的體驗,看電影、在聊天室和朋友閑聊、訪問沉浸式的新世界,一切看起來富麗堂皇。正是因為以交互為基礎,而非被動式的體驗,VR才能真正成功。
先游戲后觀看
游戲,概念簡單、設計精美,它會成為VR成長壯大的催化劑,因為它可以為我們提供沉浸式體驗,這種體驗是我們之前沒有體會過的。和VR帶來的懸浮感相比,在LCD平板電視上玩游戲太乏味了。
VR體驗和視頻游戲的結(jié)合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包括產(chǎn)業(yè)內(nèi)的人和產(chǎn)業(yè)外的人,他們認為即將到來的平臺將像視頻游戲一樣強大起來。游戲迷、批評者對幀速率耿耿于懷,同樣的,VR評論者也越來越關心處理能力,他們認為處理能力代表著一切。

沒錯,HTC Vive和Oculus Rift都很好,很強大,在未來幾年它們無疑會成為新媒介的支柱,和其它頭盔相比它們采用的技術更誘人。頭盔必須和高端PC連一起使用,它更加強化了我們的誤解:頭盔必須依靠強大的計算力來支撐。
在兩款頭盔的推動一下,一些圖像美輪美奐、性能要求極高的游戲?qū)M入VR世界,這一趨勢幾乎不容質(zhì)疑。如果沒有龐大的主流用戶接受你的產(chǎn)品,它的影響力終將有限。PC社區(qū)很龐大,但并不是每一個人的家里都有一臺強大的電腦,可以向用戶展現(xiàn)VR世界。雖然如此,目前支持VR的電腦數(shù)量仍然是可觀的,和過去兩年半索尼PS4的銷量有得一拼,但是索尼擁有一些PC所沒有的優(yōu)勢:主流品牌認知度,飛速增長的社區(qū)。

計算能力不夠
月初時,“性能至上”的概念再次抬起丑陋的頭,當時索尼直言不諱承認:PlayStation VR的處理能力沒有HTC Vive或者Oculus Rift那么強大。
“如果你說的是高質(zhì)量,是的,我承認Oculus比PlayStation VR好。”索尼執(zhí)行副總裁Masayasu Ito最近接受采訪時說,“不過,它們需要昂貴、超快的PC來支持。”
索尼在公開場合發(fā)表這樣的言論讓許多人大吃一驚,這樣的話無異于提前承認自己的失敗。實際上不是的,未來幾年不是VR研發(fā)的高峰。VR歷史悠久,它的發(fā)展歷程清楚地記錄下來,現(xiàn)在新的篇章剛剛開始。下一輪VR革命才是真正扭轉(zhuǎn)乾坤的關鍵一步。軟件的漂亮和平穩(wěn)是目前的重點,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獲得硬件?如何接入硬件?這才是普及的關鍵。
索尼的對策其實很聰明。它向其它軟件打開了PlayStation VR的大門,例如,社交網(wǎng)絡vTime宣布將會進入索尼平臺,索尼高管吉田修平(Shuhei Yoshida)還希望Netflix App也能加入進來;用戶為了玩游戲而購買PS4,PS VR必須成為PS4的延伸。
雖然索尼承認自己的游戲機不如Oculus或者Vive強大,但并不意味著PlayStation VR等于Google Cardboard加上一些塑料和藍色燈光。

強大的Morpheus
在目前的階段,Vive和Oculus提供的圖像質(zhì)量并沒有超出很遠,事實上索尼PlayStation VR的刷新頻率達到了120Hz,比Vive和Oculus還要高,所以說PlayStation VR的性能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優(yōu)勢的。三星VR可不是這么一回事。
PS4是一款年齡超過2.5歲的老游戲機,索尼準備用什么“黑魔法”挖掘它的所有能量,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無法猜測,有一個事實倒是不言而喻的:索尼已經(jīng)銷售了6000萬臺PS4,也就是說它有6000萬潛在用戶。
另外,PlayStation VR還有一個殺手锏:價格。399美元,對于許多人來說PlayStation VR比Oculus或者Vive便宜了幾百美元,它的銷量如何我們現(xiàn)在只能預測,但是讓銀行帳戶少出點血肯定是用戶所關心的。
的確,PlayStation VR推出時沒有搭配必需的組件(PS攝像頭、PS Move控制器,它們是獨立銷售的),但是你可以用DualShock 4來玩游戲,只是玩的時候會有點笨拙。如果你已經(jīng)有了一臺PS4,價格還是超級實惠的。

2016年將是VR的重生之年,Vive等平臺會帶來百花齊放的體驗。連上可以超頻的PC,硬件的潛能將是無限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衰老而封閉的游戲機會成為PlayStation VR的攔路虎,越來越強大的PC將會取而代之,即使這樣也不足為懼。如果說有哪個平臺可以將VR變成主流,可以獨自撐起一個市場,它必然會是Project Morpheus項目(PlayStation VR開發(fā)代號)開發(fā)的頭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