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頭號玩家、失控玩家……MR和影視的二三事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MR現(xiàn)在可不得了了。

從掘地三尺挖不出幾個360°高清全景視頻,到現(xiàn)在隨便翻開一個電影電視劇都可能包含MR元素。

2022上半年,以武出名的女星楊紫瓊主演的《瞬息全宇宙》在全球范圍內(nèi)大獲好評,豆瓣4星以上評價占60%,不少觀眾看完就一個字——“爽”。而串聯(lián)起整部電影,讓它能合理講出故事的,就是MR。這不禁讓人想起4年前席卷全球的《頭號玩家》,還有前段時間的《失控玩家》,都是用一個MR梗串起了整個故事。

MR到底有什么魅力,為啥現(xiàn)在大牌編劇導演都愛用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用MR技術拍電影

VR/AR技術火熱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第一部由這些技術拍攝的電影姓甚名誰已經(jīng)無從考證,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在2015-2018這幾年,MR影視與行業(yè)本身一樣火爆,誕生了許多視頻作品。像谷歌、Facebook等大廠都推出自己的VR視頻,連陳冠希當年的新歌《外星伴侶》都專門拍了VR版。

發(fā)展到現(xiàn)在,VR影視內(nèi)容已經(jīng)很明確的分為兩類:一種是利用全景相機/拍攝手段拍攝的視頻;另一種是在VR虛擬世界里制作的VR數(shù)字內(nèi)容,一般表現(xiàn)形式為VR動畫。

前者包括蔡明亮導演的《家在蘭若寺》等傳統(tǒng)電影風格長片,也有《我生命中的60秒》這樣有主題的紀錄片,基本形式都是360°全景視頻。觀影感受和期待比較類似于看傳統(tǒng)電影,需要長時間的注視,但觀眾可以自由轉動視角,比較明顯的問題在于,導演很難控制觀眾將注意力放在主要畫面上,從而導致故事「很難講」。

而VR的數(shù)字內(nèi)容,在近2-3年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換句話說是,進步。

早期的很多VR動畫作品和VR視頻一樣,就是360°的傳統(tǒng)影片。但在逐漸嘗試加入各種交互、交互與故事推進相融合、半開放式敘事等敘事方法后,VR數(shù)字內(nèi)容獲得了質的變化。

之所以說其是數(shù)字內(nèi)容,因為它分為動畫和藝術作品兩種類型,動畫主要講故事,藝術作品主要講體驗和概念。

諸如《墻里的狼》、《烈山氏》等早期作品,只允許觀眾有極少量的互動,后期的《PaperBirds》、《蒼穹》等作品,不僅在音樂、制作、畫面上有提升,還加入了大量的互動。同時,如《歌利亞:玩轉現(xiàn)實》這類作品又在動畫的基礎上增添許多藝術和精神表達。

▲《PaperBirds》

▲《歌利亞:玩轉現(xiàn)實》

通過上述作品能夠看出,用VR拍攝影片,主要利用的是VR的技術優(yōu)勢,比如很強的沉浸感、能快速調(diào)動觀眾的感情、所表達的情緒更加完整飽滿等等。可以說,目前的VR動畫已經(jīng)不僅僅是動畫那么簡單,更像是藝術表達的媒介。

影視劇里的MR梗

用VR拍電影是新的表達媒介,那么把VR/AR拍進電影里呢?這種情況在近幾年,甚至比VR電影影視內(nèi)容更常見。

《頭號玩家》整個故事就是以VR上的虛擬世界《綠洲》為基礎展開的,含VR量百分百(甚至到現(xiàn)在我們提到元宇宙還在說它……);

同一編劇手下的《失控玩家》,雖然設定不再是VR世界,而是一款端游,但端游里的玩家是通過MR眼鏡才有各種技能的,這也是玩家跟NPC的重要區(qū)別,可以說是一個套娃版的《頭號玩家》;

今年大熱的《瞬息全宇宙》中,楊紫瓊所飾演的人物,也是憑借著設備才能在各個平行宇宙中「交換人生」,獲取能力,而這些平行宇宙與我們想象的元宇宙十分接近;

《上載新生》作為當年的熱播美劇,與前面幾部電影一樣,描繪了一個VR像手機一樣流行的世界,在那里,死去的人可以用數(shù)字人的身份繼續(xù)活在虛擬世界里的故事;

同樣的,《黑鏡》里也用了一集的篇幅來講述VR中虛擬化身對現(xiàn)實生活的改變。在這一集中,兩位玩家通過腦機接口進入VR游戲,現(xiàn)實中的兩位男性卻變成了一男一女,隨著感情的升級,發(fā)生了一些(晉江不讓寫這里估計也不讓寫)的故事。這讓其中已為人父的男人感覺到對自己身份的困惑,對人際關系的和對疑慮虛擬現(xiàn)實邊界模糊的焦慮。

如果說《頭號玩家》、《失控玩家》、《上載新生》等等是在講述VR為世界帶來了美好,那么《黑鏡》就往更深層次挖掘VR「改變世界」的正反面,就像這一集兩位主人公,在虛擬世界里打開了自己,找到了愛情的感覺,卻也無法立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打開自己。

除了許許多多討論「MR」這個主題的影視劇之外,還有更多的作品把VR作為一個熱門話題。這個感覺有點像「顧」是言情小說霸道總裁第一大姓、是個總裁都在海外名校修習金融管理一樣,現(xiàn)在的總裁都改投資VR啦!

比如「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和譚松韻合作新劇《請叫我總監(jiān)》中,譚松韻與劇中學長共同討論AR公司的投資案,并用AR眼鏡在天臺看星星、共同度過浪漫夜晚的劇情。

還有像最近完結的《反轉人生》,更早以前的《浪漫手機》都是在玩虛擬現(xiàn)實的梗,前者更是為了將靈魂互換科學化、合理化而用上的VR梗~

存在感up,接受度up~up~

看完上面列舉的這么多VR影視劇、有VR的影視劇,很多人感覺應該和我一樣,VR在大眾面前的存在感越來越高了,其實也從側面說明從文藝界的創(chuàng)作者到普通觀眾,對VR的接受度更高了。

另一方面,VR/AR這些關鍵詞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證明這些詞匯不再是遙遠的高科技,而是與生活逐漸貼合。

文藝創(chuàng)作常常講,文藝作品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MR走進文藝作品,正是由于它們與人們的生活慢慢接軌。在商場里,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新一代熟練使用VR;在展會上,我們能看到許多更年輕更熱情的面孔;在馬路旁,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人自然地掏出手機拿AR尺子、AR地圖當做普通的工具使用……

每次在影視劇中看到MR的時候,除了有點尷尬之外,更多的還是在想,如果新技術能與大家的生活像這樣貼近一點,再近一點,屬于MR的時代會不會更快的到來呢?

「93913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