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前沿科技與產業(yè)融合的“2025東湖論壇”現場,一處充滿未來感的智能小賣部成為參會嘉賓熱議的焦點——不同于傳統零售場景,這里沒有人類店員,取而代之的是動作精準、響應迅速的機器人店員,它們流暢完成商品識別、取貨、結算等全流程服務,用硬核科技為論壇增添了一抹“智慧生活”亮色。
據了解,該智能小賣部由武漢格藍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藍若”)獨家搭建,其背后承載的技術突破更值得關注:格藍若與華中科技大學陳學東院士團隊深度合作,歷時多年攻關,成功研發(fā)出國內首款超高負載能力人形機器人,而此次在論壇服務的機器人店員,正是該款核心技術產品的場景化應用落地成果。
“這款人形機器人的‘超高負載’并非噱頭,而是解決行業(yè)痛點的關鍵突破。”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市面上多數負載能力在5-1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該款產品通過結構優(yōu)化、動力系統升級及智能控制算法迭代,將負載能力提升至行業(yè)領先水平,可輕松搬運30公斤以上的貨物,同時保持步態(tài)穩(wěn)定與動作靈活性。在智能小賣部場景中,它既能高效搬運整箱飲品、零食等庫存商品,也能精準抓取單份商品遞送給嘉賓,兼顧“力量”與“精度”,徹底打破了人形機器人“輕負載、弱實用”的應用局限。
除了已落地的零售服務場景,格藍若與陳學東院士團隊正以該超高負載人形機器人為核心,加速打造覆蓋多形態(tài)的“勞動者”家族系列機器人。該系列并非單一產品的復制,而是針對不同行業(yè)場景的定制化研發(fā):例如面向工業(yè)生產場景的“工業(yè)勞動者”,將集成機械臂精準操作與重型負載能力,可替代人工完成車間物料搬運、設備裝配等高強度作業(yè);面向物流倉儲場景的“倉儲勞動者”,則會融合AGV導航技術與人形靈活優(yōu)勢,在狹窄貨架通道中實現貨物精準分揀與堆垛;面向家庭與社區(qū)服務的“民生勞動者”,則會優(yōu)化交互功能,提供家政清潔、老人陪護、社區(qū)配送等便民服務。
“我們的目標不是做‘實驗室里的機器人’,而是讓技術真正走進產業(yè)、服務生活。”格藍若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借助2025東湖論壇的平臺,不僅是展示技術成果,更希望通過場景化體驗,吸引更多行業(yè)伙伴參與合作,推動“勞動者”家族機器人在制造、物流、零售、民生服務等領域的規(guī)模化應用。








